媒體報導關於team+

【CIO IT 經理人】HIS再造奠定基石,長庚醫院獲評鑑肯定

By 2023 年 4 月 10 日 11 9 月, 2023 No Comments

2019 年長庚醫院成為臺灣第一家達到 HIMSS 電子病歷採用模式最高階段的醫院,目前將重新認證 HIMSS EMRAM 第七階段,目標在 2023 年前取得。

臺灣醫療品質備受全球肯定,特別在現今智慧醫療浪潮下,更積極運用引進各種創新科技,逐步擘畫智慧醫院的願景,為病患提供最好的醫療照護服務。以長庚醫院為例,在參加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IMSS)的數位醫療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or,DHI)評鑑,即以積極運用資訊科技,有效提升醫療相關工作效能、促進病人安全,獲得 HIMSS 委員高度評價,四大評鑑範疇幾近滿分,榮獲全球第二名暨臺灣第一名之殊榮。長庚醫院參加 HIMSS DHI 評鑑,是為確定現階段引進的資訊科技系統,是否在醫院運營、改善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效益。這項評估可反映出能否提高醫療服務的品質和效率,並通過系統的創新和改革,引導醫院全體員工參與品質和安全內部化,並且有助於確保醫療資訊化能與國際標準接軌。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總執行長潘延健說,長庚醫院能通過 HIMSS DHI 評鑑的肯定,在於我們長期進行資訊科技的投資和改善,以提升病患的服務品質和安全,達成醫療人文化的目標。在智慧醫療的浪潮下,我們將會持續推動相關智慧專案,為病患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和更優質的醫療服務。2023 年長庚醫院預計將再進行 EMRAM(電子病歷)第七級續評,及 INFRAM(基礎設施)第六及第七級評鑑。

林口長庚醫院榮獲 DHI 殊榮,根據評審單位提供資料顯示,在於「高度結構化的檔案與醫療記錄」實現先進和有效的「臨床決策支援和研究資料收集」,並能將其系統與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整合,獲得評鑑委員一致讚揚。在分析工具的使用和品質管理上,也擁有非常全面性的儀表板,包括 24 個臨床監控和 4 個管理儀表板,追蹤 400 多項指標,能支援對臨床業務和病人的即時監控。此外,還成功採用臨床決策過程,在數位工具、技術和醫院護理團隊的支持下,醫院提供自我健康管理工具,如健康護理車、應用程式等,讓患者能管理自己的健康和保健資訊。

2014 推動 HIS 再造 資訊力大幅飆升

創立於 1978 年的林口長庚醫院,在創辦人全力支持下,營運團隊尚且在籌備階段時,就決定引進 IBM 大型主機系統、打造專屬 HIS 系統藉此減少人力重複作業與可能的疏忽風險,成為臺灣最先導入電腦化的醫療院所之一。自從 1998 年全球吹起千禧年電腦年序錯亂危機後,考量到醫療與人命息息相關,長庚醫院也非常重視此議題,在原有HIS 系統使用即將屆滿20年之際,於 1996~1998年成立專案小組,決定以主從架構大型主機架構,透過重新撰寫 HIS 語言之後,逐步轉移到新添購的Oracle 主機上。

隨著各種創新醫療應用技術湧現,長庚醫院也感受到使用接近 40 年的 HIS 系統,恐怕無法滿足醫院未來營運需求。於是在 2014 年啟動 HIS 再造計畫,透過收集各部門同仁的意見之後,所有系統以 MVC 架構(Model–View–Controller)改寫,搭配模組化設計的概念,確保同樣的程式模組可被重複使用,藉此達成醫療品質、病人安全、創新服務、平臺整合和流程簡化等五個主要目標。在完成HIS系統再造之外,過去幾年長庚醫院也陸續推動結構化的病歷、成立人工智慧中心,並實施遠距醫療服務等。2019 年長庚醫院成為臺灣第一家達到HIMSS 電子病歷採用模式最高階段的醫院,目前預計將重新認證 HIMSS EMRAM 第七階段,目標在2023 年前取得。

潘延健指出,病歷記錄除了是醫療行為的佐證外,一份詳實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醫療決策更是至關重要。醫療記錄資訊科技的持續進化,從1970年代的資料數位化,逐步邁向 PACS 影像數位化儲存系統,再到自然語音處理等輸入介面優化,進階到報告範本、結構化病歷記錄等,有助於提升臨床醫療品質,最後則可成為推動智慧醫療技術的重要推手。由此,目前新世代醫療系統已可整合臨床知識庫, 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資料架構,朝向精準醫療及智能運用。

發展結構化病歷 採用就源設計概念

前面提到,病歷是記錄病患就醫狀況的重要資訊,然早期都是讓醫師的習慣自由書寫與記錄。在發展智慧醫療浪潮下,除帶動紙本病歷走向電子病歷外,也更讓結構化病歷成為現今最重要的議題。2015 年長庚醫療體系開始投入結構化病歷系統建構作業,透過融合全球醫療發展趨勢的方式,在醫院內部持續進行修正、優化後,建立結構化工具平台供各專科使用,也可建立公共用的版本,如門診,包括:就醫症狀、持續時間、有無發燒及旅遊接觸史等。

目前長庚醫療體系採用就源設計的概念,透過事先定義好病歷相關內容,建立結構化範本與模組、一款病歷表單編輯工具,讓醫師可用簡單的點選方式,自行設計所需的病歷表單病歷記錄,並透過易於使用的輸入工具,快速完成結構化病歷的製作,確保病歷記錄的完整性。而在醫師輸入病歷過程中,系統也會於第一時間確認病歷資料輸入的正確性,或協助計算、監測臨床病徵變化,即時監控臨床醫療品質,掌握病人安全管理作業,同步連結醫療設備數據上傳,也減少醫師打報告時間。如此一來,醫師自然有更多的時間運用在臨床服務與研究發展上,與設計主要疾病的整合性照顧指引及提醒,同步進行治療前後的結果比較。

潘延健表示,結構化病歷帶來好處非常多,如透過各醫療流程的結構化診療記錄與報告內容,可協助臨床醫師進行最好決策,以及掌握注意事項,並促進醫療團隊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接班。特別是原本複雜、繁瑣的檢查程序,現今可通過具備連網功能的醫療設備,在完成病患檢查之後,同步記錄與上傳,能免去發生人為疏失的憾事。在此基礎下,若進一步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在疾病篩檢上,將可協助醫護人員做更準確地評估,同時減少醫療浪費、縮短學習曲線,提升醫療效率。

team+與HIS串接,醫師能隨時隨地掌握訊息,並且處理的進度也會同步到HIS系統之中,即時又能兼顧效率不重工。

引進 team+ 強化協同合作能力

2020 年初臺灣傳出 COVID-19 疫情後,林口長庚醫院立即成立防疫中心應變,並制定四大方針站穩防疫腳步,分別是「做好外部防疫、落實內部管理、調配人力能量、充足物資供應」。除此之外,更推動六大措施,分別是全面自主健康管理、完整的監測服務系統、數據解釋與治理、物資管理、病毒核心實驗室團隊、發展視訊會議及遠距醫療等。根據統計,林口長庚醫院負擔全國 17% 重症,呼吸器數量占全國 21%、葉克膜 43%,檢驗量能更占全國 24%。能兼負如此重擔,歸功於林口長庚領導決策超前佈署與全體員工的防疫作為,以及引進互動資通的 team+。

互動資通推的 team+ 即時通訊軟體,整合視訊會議、網路電話、文字交談功能,個別溝通與群組討論,皆不受時空限制,省時節費,多元交流更高效。這套軟體是由臺灣團隊開發並採用私有雲建置模式,帳號與資料存放在企業內建的伺服器,具備傳輸加密、遠端刪除,檔案控管更全面,傳送資料更安心。除此之外,由於是百分百自行研發,所以可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客製化系統服務,整合企業內部既有的數位系統,依需求靈活使用,無痛串接更具彈性。

「在臺灣多數人都習慣使用 Line,但是這套軟體的處理訊息流程並不透明,所以背後隱藏很大的資安風險,自然不可能成為長庚醫院內部溝通使用的工具。」潘延健解釋:「所以我們在市面上評估合適的方案之後,最終選擇引進能以私有雲形式,安裝在醫院內部的 team+ 即時通訊軟體,搭配該公司的客製化支援服務,讓團隊協調溝通能力大幅提升,在多方面都帶來極大效益。」

過往,當有突發事件需要醫師處理時,都是透過發送簡訊方式進行,但是沒辦法掌握醫師是否有讀取、處理。現今將 team+ 與 HIS 串連之後,同樣會發送訊息給醫師,但是已經能掌握是否有被讀取,而醫師回報處理進度之後,也會同步到 HIS 系統之中,免去後續資料重複處理的步驟。另外,當臨時發生緊急事件時,長庚醫院也能運用 team+ 組成緊急團隊,強化因應緊急事件的能力。

推動數位病歷 發展 A I 輔助診斷

在推動 HIS 系統再造之外,長庚醫院也積極將紙本醫療資訊數位化的工作,搭配日益成熟的人工智慧專案,讓病患享有更佳照護服務,乃至於輔助醫師進行診斷,揪出各種可能潛在病症。如長庚醫院很早就察覺到儘管病理醫師用顯微鏡判讀病理切片,臨床醫師也會根據病人的病理診斷,提供適當的治療與處理。然傳統玻片長期儲存會有褪色問題,玻片的歸檔及調閱更是耗費人力,跨院寄送也會擔心破裂,所以多年前即推動數位病理專案,使用高解析度的玻片掃描機,可以將病理切片轉變成數位影像檔案,不僅能保存玻片原始的染色狀態,調閱及跨院討論也變得特別方便。

潘延健指出,高解析度病理影像檔案巨大,每片約達到 2~3GB,儲存及管理難度較高,在各部門同仁的努力合作下,我們成為病理切片全面數位化的醫院。此外,過去幾年長庚醫院也積極發展人工智慧專案,目前已陸續開發出許多輔助判讀的軟體工具,成為醫師有力的助手。目前完成數位病理影像的工作之後,我們也開始讓類神經網路進行深度學習,期盼能發展出依病理專業別進行特定病理影像判讀,成為病理醫師有用的輔助工具,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及教學輔助。

面對衛福部有意推動次世代數位醫療發展平臺,長庚醫院則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也非常願意貢獻自身的經驗與研發成果。畢竟,醫院專長在疾病診斷與治療,而非 HIS 系統設計與開發,若臺灣能有多套經過醫學中心驗證的 HIS 系統,加上能提供彈性化的客製化功能,應該有助加速讓臺灣醫療環境邁向智慧醫院。

CIO IT經理人 原文連結 –>https://www.cio.com.tw/interview-pan-yanjian-chief-executive-of-chang-gung-medical-finance-and-corporate-administratio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