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區域教學醫院在面臨有限的資源挑戰時,仍能以策略聯盟啟動雙軸轉型。羅東聖母醫院導入長庚醫院 HIS 系統、與輔大醫院共享肺癌篩檢平台,挹注醫學中心級資源同時啟動碳盤查,發展智慧醫療也兼具綠能永續。
有限的 IT 資源、人力不足與經營挑戰,使許多醫院經營面臨巨大挑戰。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能讓企業進行整合,創造更佳的優勢,其中醫學中心為各界結盟的首選對象,有助提升醫療品質,共創新局。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馬漢光表示,從傳統醫院走向智慧醫院,羅東聖母醫院一步一腳印升級設備、擴大應用,包括引進 AI 與機器人來緩解人力短缺的問題、發展偏鄉遠距醫療與長照系統,並且導入長庚 HIS(醫療資訊系統)系統,與輔大共享 LDCT(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平台,再透過協同系統等智慧管理,逐步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每個智慧醫療的項目背後都需要資金支持,馬漢光身兼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評鑑委員,走遍全臺醫療院所汲取成功經驗,「人家先走,我們在後面跟著,看到對的我們就導入。」
導入長庚 HIS 系統 精準管理提升營收
為打造智慧醫療,羅東聖母醫院擬定階段性策略,第一階段是導入長庚 HIS 系統改善原有體質,第二階段預計發展自家的專長,提升長照與 Power BI 等系統的成果與效益。
馬漢光表示,以現今醫院的需求來看,院內早年使用的系統已逐漸不夠應付,萬一系統商經營不下去,醫院恐淪為 HIS 孤兒。羅東聖母醫院歷經三任院長審慎評估,終於在他任內成功轉換,導入醫學中心等級的新系統。長庚 HIS 系統相當嚴謹、完全合規,雖然在使用上有諸多規定,但也改善了許多自家原有的制度,因此能夠放心交給它營運整個醫院,「執行同樣的醫療業務,院內收入變得更穩定。」
例如以往護理同仁加班累計補休,院內將所有時數累積到數年後該員工離職時再一次還清。轉換新系統後,嚴謹追蹤院內員工不能超時工作、單位須遵守法規、工時屆滿須給付工資,有利於精準掌控人力資源與工資給付狀況;不僅如此,新系統帶動報表最佳化,醫院向健保署申報資料不怕漏項,更進一步提升營收,連別家醫院都欲一探經營祕訣。
藉由兩院的合作,羅東聖母醫院也將偏鄉醫療與遠距醫療服務等在地經驗與長庚醫院進行交流,以期提升智慧醫療的應用,造福更多患者。
輔大提供測試平台 減少開發成本
在提升診療方面,羅東聖母醫院對抗「新癌王」肺癌也有其策略。胸腔科專職的馬漢光指出,以往進行胸腔 X 光片篩檢時,醫師需長時間進行影像判讀,閱覽數百張影像畫面,工作繁重,恐出現眼睛疲勞和誤診的狀況。
為解決此問題,羅東聖母醫院除鼓勵院內醫師響應國健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並持續引進 TOSHIBA 電腦斷層掃描儀,以 AI 輔助診斷;近年又與輔大醫院及廠商展開合作,這套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檢驗健康平台「Deep-Lung」由廠商斥資 1 億資金開發,不僅可使醫師看到以往肺腫瘤難以看到的微小病變,縮短判讀時間,同時能預測骨鬆、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冠狀動脈鈣化狀況,準確率逾九成,並可自動產生符合國際標準的建議報告,協助評估病患是否需要進行心導管治療,減輕臨床醫師負擔。
透過策略結盟的方式,還能讓中型區域醫院以共享資源的方式,使用新技術進行測試,待效果顯著再進行使用者付費,減少自行開發的成本,以利及早揪出病灶,達到院、醫、病三贏局面,「我們學聰明一點,靠在巨人的身邊。」馬漢光說。
多層級照護模式 長照系統醫養整合
宜蘭縣 2024 年高齡人口達 19.14%,高出全國平均 18.27%,65 歲以上失智人口更多達 6,923 人 ,隨著宜蘭縣即將邁入比例達 20% 的「超高齡社會」,住宿機構床位嚴重不足,長照人力僧多粥少,是醫療院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羅東聖母醫院自 1952 年成立至今已 72 個年頭,設置多達十幾個長照機構,提供多層級的照護模式,成為全宜蘭縣唯一有呼吸器依賴照護的住宿式長照機構,不論是離床 3 秒通知、臥床過久提示、即時呼吸狀態等,都能即時掌握 。
舉例來說,全臺 2024 年 65 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攀升至 35 萬人,隨著病情進展,患者的記憶、認知與行為能力等障礙會越趨嚴重,讓家屬與長照人員疲於奔命。對於輕度的失智症患者,白天可收治在羅東聖母醫院的護理之家,晚上由家屬帶回家照顧,宛如學生上下課;若是較嚴重的身障甚至腦性痲痺患者,生活無法自理,也有專職的長照機構提供服務。
除了醫院長照模式創新,羅東聖母醫院下一階段將開發長照系統,與醫療系統串接,例如查看長者的健康狀態、病情狀況、建議照護模式、用藥注意事項、提醒定期回診等,透過 AI 提供長照機構各項服務需求,減少長照人員與家屬負擔。馬漢光表示:「我們醫院的長照機構服務項目完整,長照系統是我們的一個特色」。
高齡患者用藥也是需要注意的重點,隨著慢性病增加、次專科分工精細,用藥複雜度也越來越高,甚至跨團隊治療的藥物處方可能產生交互作用,讓臨床醫師在治療時碰到瓶頸,影響病人治療成效;以往院內也常見病人半夜失眠或身體不適,猛按紅色急救鈴,讓醫師、藥師、護理人員忙得人仰馬翻。
導入智慧藥櫃後,醫師只要將處方籤輸入 HIS 系統,立即傳送給藥師確認,護理同仁隨即可在智慧藥櫃刷卡取藥,送達病房。智慧藥櫃具備多種資訊化功能,不僅能提醒開藥是否有誤、劑量是否安全、病人是否有腎功能低下等需要注意的用藥事項,還具備追蹤庫存量的功能,將給藥過程中發生錯誤的風險大幅降低,減輕醫師、藥師與護理人員負擔,並提升藥品管理效率與用藥安全。
四階段打造遠距醫療新局
羅東聖母醫院推行遠距醫療已逾一甲子,從早年徒步到利用科技推進偏鄉,2022 年啟用宜蘭地區第一所「遠距醫療中心」,規劃了四個執行步驟 ,透過 AI 擴大服務的質與量。
- 架設遠距衛教平台:利用原鄉文化健康站內既有的照服員與網路設備,邀請營養師、復健師、醫師、藥師等上平台分享醫學新知、營養調控、用藥安全與居家保健等議題,現有約 31 個文健站與據點,近 900 人在線上聽講學習。
- 遠距照護系統:透過 AIoT 將部落長者量測的血壓、血糖、尿酸、膽固醇與心電圖等資訊,即時上傳至遠距醫療中心,中心人員辨識異常值與危急值後,立即介入關懷或轉介就醫,改善過去數據量測無醫療人員後續處理的窘境,減少長者三高併發症的發生。
- 遠距視訊看診:偏鄉醫療服務經常會遇到病患的疾病需要次專科、五官精神科的會診,或緊急狀況如蜂螫、毒蛇咬傷等需要緊急會診。透過遠距視訊,偏鄉居民在當地就能享有多專科醫療服務。遠距視訊的應用將來更可擴及各次專科門診、出院後視訊照護、特殊機構、矯正機關與國際醫療等。
- 特色巡迴健檢:有鑑於宜蘭大同與南澳兩鄉居民歷年來十大死亡原因都以惡性腫瘤與心血管疾病為首,羅東聖母醫院特別規劃各部落每年一次健康檢查,運用 AI 12 導心電圖、AI 眼底鏡、滴血檢測尿酸與膽固醇等,將檢查儀器全搬到部落,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羅東聖母醫院導入長庚醫院HIS系統、與輔大醫院共享肺癌篩檢平台。
Team Plus 提升溝通效率與安全
身為宜蘭地區的主力醫院之一,羅東聖母醫院員工多達上千位,如何確保溝通效率與安全性,是醫院經營的關鍵。院內導入互動資通的 Team Plus 協同系統,內建全院員工的聯絡方式,可精確追蹤已讀未讀的狀況,並透過具有隱密性的群組和對話功能,處理各科別的重要訊息,節省溝通效率且透明度更高。
協同系統也同時與監控系統聯動,當發生消防異常或警衛求救等突發事件時,可自動警示主管職或相關負責人,即使在家也能即時進行決策和處理。此外,系統還支援會議安排和相關事務的追蹤,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
為確保安全性,Team Plus 傳輸資料均帶有浮水印,有助防止資料外流並追溯責任歸屬。系統還能即時共享照片和訊息,協助緊急事件的應變處理,並在醫院評鑑時提昇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雖然導入協同系統仍有許多功能有待進一步理解和開發,但也為智慧醫院管理奠定基礎。
入選衛福部計畫 遠距醫療有效降碳排
在邁向 ESG 目標上,羅東聖母醫院入選衛福部「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積極落實環保行動,達成範疇一(自有排放源)的目標。院內將所有照明設備更換為 LED 燈,在電力和熱能使用上進行最佳化,並且計畫在天花板安裝太陽能板,並導入電動交通工具與充電樁等設施,進一步減少碳足跡。即使院內的病人數量和開放床位逐年增加,但用電度數卻保持穩定,顯示能源管理成效顯著。
為讓治療病患與節能減碳同時到位,羅東聖母醫院打造全國唯一的原民地區血液透析中心。由於宜蘭縣南澳鄉及鄰近地區屬於原住民鄉,腎病患者每隔幾天就要頻繁搭火車往返醫院,不僅舟車勞頓,道路也容易因颱風或豪雨而中斷,影響治療。院方與宜蘭縣政府合作,斥資 2 千萬打造共計 16 床的在地血液透析中心 ,讓 30 多位洗腎病友無須奔波到市區,在當地就能接受血液透析的醫療服務,不僅節省交通時間及成本,免於擔心因災變或交通受阻而影響常規的洗腎治療,同時也達成減少碳排放目標。
針對管理醫療廢棄物,醫院為醫治傷患及考量醫療安全,醫療器材多為拋棄式的塑膠材質,為促使資源永續利用,衛福部與環保署合作推動醫療廢棄物再利用。羅東聖母醫院從生物性醫療廢棄物、洗腎筒、透析器材和 ICU 軟管等,逐步實現循環利用,未來還計畫導入條碼系統,確保有效追蹤和管理廢棄物,降低感染風險,且透析廢棄物藉由高溫高壓滅菌後,不僅可減少塑膠資源開採所造成的汙染及焚化處理衍生的排碳量外,亦可促使資源利用 。
而除了提供以人為本的在地的醫療服務,羅東聖母醫院還設立了實物銀行,為偏鄉地區的貧困家庭提供尿布與營養品等剩餘物資,既解決偏鄉患者的健康狀況,促進消除貧窮飢餓,邁向聯合國 SDGs 願景。
CIO IT報導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