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日期:2017/03/23
報導媒體:經濟日報
社交型通訊軟體在台灣普及率超過九成,民眾除了做為日常溝通,不少人在下班或休假日,都有收過長官傳訊交辦工作任務的經驗,近日勞工局公布全台首宗「下班用LINE交辦工作仲裁案」,經仲裁委員會判定資方應給付加班費,並作成新北府勞仲字第2號仲裁判斷書,此案開先例後,「隱形加班」問題引起各界討論。
尼爾森2016年調查指出,LINE在台灣使用人數達91%,亦即近1,700萬人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做為日常溝通,其中超過七成民眾會用來工作討論聯繫使用。
但若是在下班或休假日中使用通訊軟體繼續指派工作、盯進度,勞動部指出按照一例一休規定,休假日加班未滿4小時需以4小時計薪,亦即只傳一則訊息要勞工加班,雇主也可能要支付4小時加班費。
勞基法修法後雙面不討好,根據工商總團體2月最新調查報告指出,超過七成企業每年將增加3%以上的人事成本,近五成企業考慮調高產品或服務價格,營運成本年年高漲讓企業難以負荷。面對勞動新制及行動數位新工作型態來臨,企業如何管理新型態工作模式,及解決「隱型加班」問題,企業雖然要善用溝通軟體工具,也不要忘了要公私分明,才不會違反一例一休規定。
首先,因應新工作型態來臨,建議根據各行各業工作型態的差異性進行管理,例如餐飲業、服務業、新聞節目從業人員、跨國企業,甚至遠距工作等,工作型態及工時差異化進行管理,新工作型態看到的是員工的產出,以工作結果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將是未來主流。
其次,改善台灣上班族當前「隱型加班」困境,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公私分明」,社交型通訊軟體如LINE或WhatsApp等就留給親朋好友聊天用,企業專屬的即時通訊軟體才是專為工作溝通管理設計,提供即時通訊、社群協作、語音電話、行動視訊會議、API串接、雲端儲存等工作專用協作工具。
第三,工作專用通訊軟體具備「預約時間發送」及「地區LBS發送」功能,讓主管隨時交辦工作,但員工只會在上班時間或進入工作地點才收到訊息,避免「隱型加班」不易認定問題。讓上班、加班時訊息有效控管,該休息時又能完全擺脫公務訊息,才是善用科技便利、智慧行動上班族提升生活品質之道。
對於雇主、IT主管及所有上班族來說,即時通訊軟體的便利性為企業溝通帶來大變革,其具備扁平化、社群化、跨時空、跨地域、跨裝置等新工作型態優勢,但也讓企業內部溝通公私不分、管理不易。
此外,企業溝通勢必要轉型,企業其實也都樂意將員工福利及權益納入經營制度,但過度解讀反而搞垮勞資雙方。面對勞動新制及行動數位趨勢,企業如何管理新型態工作模式,有效控管「隱型加班」,才是創造勞資雙贏的新契機。
(作者為互動資通team+創辦人 郭承翔)